照片中主要為台南安定保安宮、南安宮、福安宮 ...等各宮廟的藝陣人群。藝陣,又稱走會,於東亞傳統民間進香遶境、迎神賽會場合中,為「迎熱鬧」之主力。「藝陣」一詞為台灣的稱呼,是藝閣與陣頭的併稱。藝陣具強烈表演功能,由寺廟提供,俗諺有謂「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可看出藝陣在宗教場合的重要。藝陣之中的「藝閣」乃由真人或偶人坐在其上扮演各種民間故事的華麗活動舞臺;「陣頭」早期大都由地方子弟組成,晚近則因社會結構改變,而有職業性的陣頭出現。
圖中也有出現的真蓮宮年輕女子跳鼓陣畫面,跳鼓陣主要是趣味性的陣頭,出現在廟會吉喜慶場合,以跳躍和擊鼓為表演內容的陣頭。表演本身並無劇情,純為熱鬧,但因競爭劇烈,紛紛在表演中增加各種技藝表演,例如:疊羅漢、翻觔斗、養腰咬錢...來吸引觀眾。跳鼓陣所凸顯的是青春活力,震耳的鼓聲和輕快的節奏都是年輕的表徵。跳鼓陣主要是趣味性的陣頭,出現在廟會吉喜慶場合,以跳躍和擊鼓為表演內容的陣頭。表演本身並無劇情,純為熱鬧,但因競爭劇烈,紛紛在表演中增加各種技藝表演,例如:疊羅漢、翻觔斗、養腰咬錢...來吸引觀眾。跳鼓陣所凸顯的是青春活力,震耳的鼓聲和輕快的節奏都是年輕的表徵。曾經獲得教育部頒發,七十九年度「全國民族藝術薪傳獎」的陳憲明,自幼跟隨拳頭詩的父親練拳,並學習宋江陣、跳鼓陣等民俗技藝。同年福安堂舉辦遶境祈福的廟會活動,陳憲明應委員會所託,籌組一團女子跳鼓陣,在當時清一色以男性跳鼓為主的社會裡,這種顛覆傳統的做法,卻意外的開啟了陳憲明職業跳鼓的生涯。女子跳鼓陣初試啼聲,即贏得滿堂喝采,之後在台南的廟會表演時,正好碰到台視記者在採訪,表演的過程經過電台的轉播,馬上成了受矚目的焦點。
參考資料:
1.南瀛藝陣誌,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1_00000266&lang=chn( 瀏覽日期:2022/05/28)
2.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97%9D%E9%99%A3( 瀏覽日期:2022/05/28)
3. http://w3fs.tainan.gov.tw/001/Upload/47/attachment/8983/4718/480-491%E5%9C%A8%E5%9C%B0%E6%96%87%E5%8C%96%E5%82%B3%E6%89%BF%E8%80%85.pdf( 瀏覽日期:2022/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