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是在放水燈科儀中出現竹子做成的的轉水(車藏)(條狀),是在水燈儀式中會出現的祭祀用品,以及現場類似陣頭的表演。
研究水(車藏)儀式廿餘年的文史工作者李春景表示,「牽水(車藏)」出現在清末時期,水(車藏)以細竹枝為骨架,再糊上白紙做成轉輪狀,最上方有四支小旗,周邊粘有觀音、善財、龍女、牛頭、馬面等十二位守護神鬼。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教授范揚坤指出,(車藏)這個字有輪轉之意,水(車藏)屬道教、佛教科儀,主要是超渡溺水亡魂。每逢農曆六月初八,家家戶戶將紙糊的法器(車藏),以廟宇為中心,沿街擺放。民眾路過時將加以輕撫牽轉,象徵將亡魂從水底救贖。「牽水(車藏)」包括放水燈、排(車藏)、倒(車藏)、淨筵普施、謝壇燒(車藏)。可以見到數千個水(車藏)排列在寺廟與道路,十分壯觀,民眾經過時,以手牽轉水(車藏),許多民眾泣不成聲,場面令人動容。李春景說,「牽水(車藏)」可能源自西藏的轉經輪,有人認為(車藏)字的右邊「藏」就是西藏之意,而左邊的「車」即是轉動的意思。但另有人考據(車藏)字其實是出於道士科儀書,應是源自於道教。
參考資料:
1. https://atalanta.pixnet.net/blog/post/26570976-(瀏覽日期:2022/06/03)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