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可以看到道士在送火王儀式中,點燃火把,分送燭台的畫面。最後有捲簾儀式,掛軸上有一「闕」字代表玉帝的宮殿。
「分燈捲簾」這個科儀大致上的意義在於「除舊佈新」整個科儀大約分為三個部分「分燈」、「鳴金嘎玉」、「捲簾覲帝」三個部分構成,在儀式的進行中由兩位道長到廟外的南方用金紙點燃事先準備好的火把,象徵由南方火德興君處點燃「新火」,兩位道士一位手拿兩面八卦米篩,另外一位則持點燃的新火(象徵著上天所賜予人類的「天火」),點燃的「天火」夾與兩面八卦米篩中,從廟外引入廟中,道長會將此火呈進三清宮,在由其他道士分傳火把,點燃桌上的燭台。分燈完畢後,道長在縱念經文時,後場的鐘、鼓、罄會配合著經文敲出,與人類聲息相關的時序如十二時辰、二十四節氣、三十六天罡等數响音稱之為「鳴金嘎玉」。最後為「捲簾覲帝」,捲簾,是將竹簾分三次捲起,表示金闕之門大開,道長代表百姓進入天宮朝見三清及玉帝,已轉達百姓之祈願,望天尊降福人間。捲簾為接於分燈之後的科儀,目的為朝覲三清,由於所朝覲的三清有三位,故捲簾法事乃分為三段,分別朝見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以及太清道德天尊。
而道教靈寶派建醮類儀式大致上可分為五天,其科儀如下:第一天:火部發表、火部酌獻、打火疫、煮油逐穢,第二天:玉壇發表、啟請、出煞、揚旗、午供、分燈捲簾鳴金嘎玉,第三天:道場進茶、禁壇、宿啟,第四天:早朝、午朝、晚朝,第五天:重白、進表、正醮、普渡
參考資料:
1. https://www.facebook.com/104mazu/posts/608565489290507/(瀏覽日期:2022/06/02)
2. 開放博物館, 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a64de4cda8a07816729df7a170e0fde(瀏覽日期:2022/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