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件影像是後營天武宮「跳鼓陣」陣頭表演。
後營天武宮跳鼓陣是西港香的陣頭之一。後營天武宮奉祀王靈天君,王天君,又稱王靈官,是道教鎮守山門之神,雷部、火部天將及護法神,為道教諸多護法神中最受崇奉者之一。跳鼓陣是最具活力與動感的一種陣頭,其表演性質為體育類,亦稱「鼓花陣」,顧名思義就是背「鼓」扭「跳」。表演時以一人背鼓為中心,拿頭旗(隊旗)的領隊、拿娘傘及銅鑼者共8人為基準編制,以蹲跳扭動,進行「開四門」、「娘傘穿鑼」等近10種隊型變化。在節奏明快的鑼鼓聲及原始的吆喝聲中,蹲跳俐落的動作相當震人心弦,有人便將其冠上「臺灣迪斯可」的稱號。
西港香是由西港玉勅慶安宮主辦的「香醮合一」宗教活動,又稱「西港仔刈香」或「西港仔香」。其起源可追溯到由八份姑媽宮舉辦的請水遶境活動,原本只是西港仔堡一帶的宗教活動,後來發展成跨區域的大型活動。西港香的香境規模最初只有13庄,後來逐漸增加,目前計有「96村鄉」。西港香的文武陣頭與藝閣數量龐大,近代每科約維持在60陣左右,其中半數為當地庄頭自組自練。 陣頭多半是在每科香醮要舉行前數個月才開始組團操練,先是在各自庄廟「入館」演練,之後到慶安宮「開館」(展示演練成果),到交陪庄頭、宮廟或捐款者家中「探館」(聯絡感情、表示謝意),最後在香醮結束後擇日「謝館」。
參考資料
1. 跳鼓陣,1991。台灣光華雜誌,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d2b4f342-740c-47ec-bb7f-a2fde188e324 (瀏覽日期:2022/06/04)
2. 跳鼓陣,遊藝性雜技,臺灣民間雜技分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https://acrobatic.ncfta.gov.tw/home/zh-tw/drum/25255(瀏覽日期:2022/06/04)
3. 王天君,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王天君(瀏覽日期:2022/06/04)
4. 西港刈香,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西港刈香#cite_note-刈香-1(瀏覽日期:2022/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