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龜洞飛鷹「跳鼓陣」陣頭表演

此物件影像是龜洞飛鷹「跳鼓陣」陣頭表演。

龜洞飛鷹跳鼓陣成立於1965年,因福安堂舉辦遶境祈福的廟會活動,組成女子跳鼓陣。初期以「風聲好跳鼓陣」為名四處演出,之後隨著陣頭的擴編,於1969年易名為「關廟龜洞飛鷹技藝館」,成為專業的民俗藝團,並於1990年獲頒薪傳獎。跳鼓陣是最具活力與動感的一種陣頭,其表演性質為體育類,亦稱「鼓花陣」,顧名思義就是背「鼓」扭「跳」。表演時以一人背鼓為中心,拿頭旗(隊旗)的領隊、拿娘傘及銅鑼者共8人為基準編制,以蹲跳扭動,進行「開四門」、「娘傘穿鑼」等近10種隊型變化。在節奏明快的鑼鼓聲及原始的吆喝聲中,蹲跳俐落的動作相當震人心弦,有人便將其冠上「臺灣迪斯可」的稱號。

陣頭是傳統民俗技藝,是民間祭祀、廟會喜慶的民俗之一。陣頭以「落地掃」形式沿街作定點演出,其情節單純,表演時間短暫,且裝扮、音樂也較簡易。依表演性質可分為:宗教類、音樂類、歌舞類、遊藝類、武術類、體育類及其他等七種形態。目前臺灣的陣頭團體以南部為主,其中臺南地區因廟會眾多,且維持庄頭組陣頭參與廟會活動的傳統習俗,因此陣頭的數量及種類最多,加上臺南市政府的積極推動,保存推廣情況最為良好。



參考資料

1. 跳鼓陣,1991。台灣光華雜誌,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d2b4f342-740c-47ec-bb7f-a2fde188e324 (瀏覽日期:2022/06/04)

2. 跳鼓陣,遊藝性雜技,臺灣民間雜技分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https://acrobatic.ncfta.gov.tw/home/zh-tw/drum/25255(瀏覽日期:2022/06/04)

3. 跳鼓陣傳人─陳憲明,在地文化傳承者,481-491,https://w3fs.tainan.gov.tw/001/Upload/47/attachment/8983/4718/480-491在地文化傳承者.pdf(瀏覽日期:2022/06/04)

4. 龜洞飛鷹跳鼓陣(陳憲明),民族藝師暨歷屆薪傳獎得主、特殊貢獻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https://acrobatic.ncfta.gov.tw/home/zh-tw/Artist/25236(瀏覽日期:2022/06/04)

5. 陣頭,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陣頭(瀏覽日期:2022/06/04)

6. 林茂賢,陣頭的傳承與創新,4-7,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63161355149.pdf(瀏覽日期:2022/06/04)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劉欣欣
  • 創作者
    陳丁林
  •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2/06/15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