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件是臺南市安定區蘇厝長興宮瘟王祭庚辰科衙門的照片。在入醮之前,廟方會挑選良辰吉日在殿前圍起紅色的木柵,稱「造衙門」。「衙門」是封建時代官員辦公的地方,自古就有它的權威性存在。以千歲爺的神格及其身份之神秘性,將行台以衙門作為區隔閒雜人員的方式。
在長興宮衙門內兩枝高聳的朱紅木柱是千歲爺的旗竿,黃底黑字的「帥」旗。而在衙門的左右前方,各有圓形的帆布亭,一為鼓吹亭,一為炮亭,在轅門官或道士參謁時演奏音樂並燃炮。
蘇厝長興宮緣起於清康熙18(1679)年三月,蘇厝和林厝二庄先民在曾文溪(古台江內海)溪埔地拾獲了王船,認為是非常吉利的兆頭,於是恭迎入庄,並在曾文溪邊蓋草庵安座奉祀。因曾文溪溪流經常改道關係,致廟宇屢次遷徙,直至1948年始在今址興廟,現今廟貌則為1988年所重建完成。主祀玉敕代天巡狩十二瘟王,為典型的瘟王廟宇,奉祀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十二府千歲爺。
長興宮內主祀十二瘟王,平時只有「王令」未見「金身」,在舉行王醮以前,才由紙糊師傅恭塑綢製金身,且先讓紙糊金身放置曾文溪上的竹筏,起鼓入醮當晚再迎請,以象徵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據廟方記載首科王醮始於乾隆37年(1772),開啟蘇厝送王船的歷史,之後即依神示每逢丑、辰、未、戌年3年舉行一科。長興宮瘟王祭於2010年登錄為台南市定民俗文化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