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啟用噴射客機」,影片拍攝時間為1961年7月11日,放映時間不明,片長共1分12秒,音軌聲音毀損。
民航空運公司於1961年購入即美國製的康維爾(Convair)880型機,並命名為「超級翠華號」。影片記錄當年7月11日舉辦於臺北松山機場的啟用典禮,其中包括剪綵儀式、與賓客一同參觀機艙等畫面。根據媒體報導,飛機以米色、金色與銀色裝飾,靠近機頭部分以五爪金龍為飾,機尾則繪有國旗,內艙亦為中國式設計。蔣宋美齡在剪綵儀式中便指出:「這是漆有中華民國國旗的第一架新式噴射客機,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的民用噴射機載著中國國旗飛往世界各國。」
臺灣的航空事業發展始於日治時期,隨著南進政策的推進,截至1944年已有57座機場,並有無線電導航臺、氣象測報站與管制塔臺等輔助設施。「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臺灣的航空設施在美軍的轟炸下均遭破壞,而在戰後初期至國民政府遷臺之前,相關的設施並未被積極的修復。直到1950年代,臺灣的航空事業才在國民政府與美援的挹注下重新發展,並相繼於1950年成立臺北航空站、1965年成立高雄航空站、1978年成立桃園國際航空站。
航空機隊的部分,1949年僅有「民航空運隊」隨國民政府撤退來臺。民航空運隊前身為隸屬國民政府的機隊,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國政府為運送聯合國捐贈的物資送至各地所成立的「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空運隊」。在此任務結束後,1948年1月1日該機隊改隸於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稱為民航空運隊,並投入國共內戰。至1949年發生「中國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 CNAC)與「中央航空公司」(Central Air Transport Corporation)之機隊轉投靠中共政權的「兩航事件」,使民航空運隊更直接肩負起國民政府之撤退工作以及1940年代的航空業務。1955年3月1日,民航空運隊改組為「民航空運公司」(Civil Air Transport Inc.),並由美軍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將軍主導。
民航空運公司為1950年承擔我國國內線與國際線空運業務的主力,並首先引入噴射客機至臺灣。然鑒於民航空運公司掌控於美軍,我國政府於1960年代開始扶持由空軍飛行員組成的中華航空公司,並逐漸威脅民航空運公司之業務。1968年民航空運公司之班機發生空難後,使營運更為困難,至1975年,民航空運公司因不敵連年虧損而宣布解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