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漁會至臺灣採購

馬祖地區在戰地政務時採「統購統銷」制,嚴禁兩岸互通,漁民需要的漁具材料一律由漁會到臺灣採購;捕撈的漁獲則主要由承包商收購和銷售,外銷至臺灣。圖為北竿漁會辦事處,位於北竿鄉塘岐村,漁會辦事處為戰地政務時期(1956-1992)輔導會北竿採購組的辦公處。

每至辦季頭(魚汛前兩個月的籌備期,村中會開始購置材料),是用料需求極大的時候,因此漁民會團購當年份所需的物料。登記採購品也有一套流程:首先,漁家估算和統計要採買的材料與數量,再向漁會登記用料,漁會就會根據漁冊上所記錄的網目數量、稻草斤數等,讓採購組在臺灣採買。

採購組通常熟知該到臺灣何處買到需要的材料,比如買大竹會到南投竹山、稻草會在宜蘭,而漁網網片則大部份是從基隆買、有些會到南方澳。

當地漁民也可以到專門賣漁具的門市部買需要的漁具,如吊鉤、流刺網、漁網網片、帶魚網。門市部舊址在南竿山隴漁會(山隴為介壽村舊名),並不是每個島都有。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2022)。王詩如【錄音】。臺灣歷史博物館傳統漁具漁法記憶蒐整計畫(4月19日),北竿鄉橋仔村。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王詩如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22/04/1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