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牛頭彎

牛頭彎為當地人的俗稱,地點位在橋仔與芹壁之間,因為從遠處看能見到清楚的坡地的彎狀,且該處有塊牛頭狀的岩石而得名。照片為馬祖日報記者陳鵬雄先生拍攝。

當地有許多關於牛頭彎的傳說,當中,有個「石牛吃麥」的故事,地方耆老提及,這個地方過去是麥和水稻的產區,然而曾經有段時間農作連年歉收,村里就相傳麥作是被這石牛給吃掉,神奇的是,當石牛嘴被榔頭打掉以後,隔年農穫便恢復收成。

北竿橋仔漁民黃鵬武(1950-)先生,喜愛創作詩句,詩句往往揉合他對地方的認識。在他創作的一首詩中曾寫道:「澳仔鼓磹拍沒聲,大澳香爐斷火青(青煙);大王得道沉斗位,牛頭也儥(不會)叫蜀聲。」說的就是雖然從未實際聽聞石牛發出牛聲,但石牛卻悄悄吃掉村里的麥。這首詩不僅是村中記事,也反映出漁民對橋仔村地理空間的瞭解:位在澳仔的鼓磹岩、位在大澳,退潮時才會浮現的香爐礁、白馬尊王廟下的沉斗位,還有會吃麥的牛頭彎。詩的流傳讓人能記憶、識別橋仔特殊的地方命名。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連江縣北竿鄉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2022)。黃鵬武【訪談】。臺灣歷史博物館傳統漁具漁法記憶蒐整計畫(4月19日),北竿鄉橋仔村。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