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層的特色料理

本條目共有兩張與大溪三層的特色料理相關的照片。照片第一張為石門活魚料理;第二張則是大溪地區,石門水庫附近能見到的各種料理活魚的海鮮餐廳。 

大溪出名料理眾多,其中,活魚、粿和豆干更是大溪飲食文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石門活魚泛指龍潭石門地區一帶海鮮餐廳的統稱。石門活魚的興盛源於石門水庫內放養青魚(俗稱烏溜)、大頭鰱等高價值的食用魚類,魚類肉質鮮美、沒土味,再加上石門水庫的好水質讓石門活魚聲名遠播,所以吸引許多人慕名而來,品嚐店家們的精湛手藝以及創意料理,像是活魚三吃、九吃到甚至是活魚百吃已成為造訪大溪必吃的招牌菜。 

此外,大溪三層地區的特色料理,還有「車輪粿」。墨綠色圓餅狀、沒有填餡的草仔粿,因形狀像是車輪,所以稱為車輪粿。製法與一般的草仔粿相同,只是添加的草料有所不同,大溪地區使用的草料為雞屎藤、魚腥草、艾草、鳳尾草等氣味強烈的植物。車輪粿吃起來除有微微青草香,反覆咀嚼會產生一股淡淡的甜味,而車輪粿多於農曆四月八日的浴佛節以及農曆七月七日七夕的前後,才會販售這種限量產品。 

豆干則是全大溪都盛產的商品。除了能在老街附近看到包裝好的豆干禮品,更能在大溪各個角落發現小型豆干製作所,除此之外,三層地區福安宮的平安粥,裡頭也加了滿滿的豆干。 

飲食一直都是人民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在早年大溪的開發史中,漳州人、泉州人、客家人、原住民各族群來到大溪,彼此衝突與交流,眾人的飲食習慣也從中產生了許多變化,大溪的美食融合了許多不同的民族與文化,因而造就了大溪飲食的獨特性。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好風土文化有限公司
  • 創作者
    好風土文化有限公司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