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為陸軍少尉謝均的口述訪談,2022年1月22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郭冠佑訪問記錄,地點位於桃園市平鎮區的謝家客廳。
謝均來自江蘇省如皋縣太平鄉,他在訪談中表示,1948年(民國37年)8月某天午後,他們村子正準備曬穀,突然聽聞有部隊下鄉掃蕩,謝均說:「大家聽到都跑了,我自己一個人躲到廚房。我家後方有籬笆,籬笆後面有條溝,部隊從那裡上來。」陸軍第21軍145師434團3營8連的宋排長江謝均從廚房中拉出,要他替這支小隊引導路線。
太平鄉水系豐富,有數條河流及運河支流,在尚未經過河川整治的民國時代,伴隨交叉縱橫的水道而來的是濕地、暗流與蘆葦叢,21軍的這支小隊下鄉掃蕩需要有人帶路與搬運軍品彈葯,許多強徵得搬運工最終也成了遞補的士兵。
謝均回憶,在過河時他遇到堂姐,變向排長請求說:「今天晚上住哪裡,我找人告訴一下。」得允後乃上前向堂姐講:「姐姐,我們今天要住如皋城外,請你回家跟媽媽講。」謝均的母親裹小腳,翌日一早果然來到如皋縣城外,謝均能做的只有將朋友送的綢緞交給母親留作紀念。回想過去,謝均說:「這對你們只是歷史片段,但對我而言是真實的過去。」
謝均加入的21軍前身是1947年(民國36年)3月來臺鎮壓二二八事件的整編21師,該年秋天調回江蘇戰場。1948年(民國37年)8月底恢復21軍番號,負責守備南京下游的長江沿岸,並在1949年(民國38年)4月時正式調往上海。
最後,謝均提到,他們是在1949年(民國38年)初徐蚌會戰戰敗後開始搭船前往上海,謝均說:「中途江陰要塞叛變,要塞砲向我們打來。那時船上要開飯,我們因此都不敢吃。」江陰要塞在泰州與如皋的下游南岸,4月21日因為要塞司令戴戎光被中共華東局的特工脅持而投共。在正式投共前夕,潛伏的叛軍操作要塞砲,打擊射程內的21軍145師陣地,但謝均最後還是有驚無險地到達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