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為雲南反共救國軍蘭子仁的口述訪談,2022年(民國111年) 1月16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郭冠佑訪問記錄,地點位於桃園市龍潭區中央路的蘭家外。
蘭子仁在訪談中表示,1932年(民國21年)農曆3月13日他在雲南保山縣出生,保山縣在傣族自治州的東側,南端一小段與怒江相接。1945年(民國34年)國共內戰正式開打,被解放軍在1950年(民國39年)1月占領保山縣城後,佃農家庭出身蘭子仁逃離家鄉,跟著馬幫進入緬甸。
1950年(民國39年)1月到3月間,雲南的第8軍與26軍及更多南撤的國軍在經歷殘酷的作戰後,其殘餘部眾夾帶著難民陸續度過怒江來到緬北。緬甸當局最初不以為意,但官方在景棟與孤軍代表會商後,見這流落在境內的中國軍隊攜帶大量武器,又吸收大量雲南難民與華僑,堤防之下便嫌隙日深,到6月初緬甸軍扣押談判方的孤軍代表並擴大拘捕緬北華人,於是孤軍乃與緬軍於緬泰邊區作戰。
最後,談到在緬北的生活,蘭子仁提到他與馬幫進入緬北以後,本來想留在當地做生意,無奈等到安定下來後未多久,遇到緬甸軍與孤軍談判破裂後在緬北搜捕華人,為了自保只能進入第8軍雲南保安第1師當兵,雲南保安第1師的師長由第8軍軍長兼任,當時帶領孤軍的李彌不在緬甸,已經來到臺灣,蘭子仁的部隊則在1961年(民國50)才抵達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