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為抗戰時期在漢口加入偽軍的黃孟侯口述訪談,2015年3月1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郭冠佑訪問記錄,地點位於桃園市中壢區龍南路的黃家書房。
黃孟侯於1931年(民國20年)出生在漢口日本租界,父親黃湘雲(號鐵佛)在清末時參加黃花崗起義,南京國府建立後先後擔任安徽禁煙局長、浙江特捐局長,抗戰爆發後辭職返鄉。武漢會戰爆發後,隨著黃湘雲身死,黃家逐漸走下坡。
黃孟侯在訪談中表示,武漢會戰爆發後當地急需木船,必須用桐油來防腐。黃湘雲去常德買桐油卻遇到日本七三一部隊在當地灑傷寒、鼠疫病毒,黃湘雲不知已經染上病毒,返鄉後造成大感染,七日內黃家連續死了六人,其中包含經常在統籌家中經濟的大哥黃友華。
料理喪事之後,黃孟侯的母親歐陽惺悟受人矇騙,將所有家產拿去買原木,結果所有原木都被王勁哉的128師徵去構築陣地,一夕間失去經濟支柱與所有的財產,黃家就此沒落,也促成黃孟侯在抗戰勝利前當過小販、偽軍、擦鞋童、乞丐,歷經人情冷暖。回顧童年的慘澹,1987年(民國76年)政府開放探親,黃孟侯提到,他是家人催促才返鄉探親,返鄉後因為態度冷漠遭到家族質疑,黃孟侯說:「我對任何地方都只有親情而無感情,因為沒好好生活過。這就跟帶小孩一樣,哪怕不是你的,你妥善照料就是你的。即是你的,丟給別人扶養,最後也不是你的,因為沒有親情、沒感情。我曾經一再夢到不知道要往哪走,心中想著老想著要回家,但只能盲目奔走。」這句話道盡遷臺老兵的無奈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