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陸軍上士邵生芳訪談錄:在軍統部隊中的回憶

影音檔案為陸軍上士卲生芳的口述訪談,2022年1月22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郭冠佑訪問記錄,地點位於桃園市平鎮區的邵家客廳。

1940年(民國29年)13歲的邵生芳成為軍統別動軍團長的勤務兵,到1943年(民國42年)16歲時正式補上兵缺,不過即便如此,他依舊在團長身邊負責日常生活的照料,沒有帶武器上前線的機會。

談到中日抗戰時在江西的生活,邵生芳說:「抗戰時我沒在前線,我十六歲時還是做勤務兵的工作,幫團長倒茶做飯、洗衣服與洗碗筷,也不需要點名。薪水五到七塊,那時發的一塊錢鈔票可以剪開來用,一元變成兩張五毛。五毛錢可以吃飽。我記得有兩年發龍銀,之後就沒給了。」他也不記得入伍後,日軍是否有來貴溪轟炸。在邵生芳的抗戰記憶中,比較特別的是在正式補上兵缺後,團部裡來了美軍。他印象中,這些美軍穿白色或藍紫色的服裝,他不知道這些美軍是哪時候來,也不知道他們是做什麼、又哪時候離開。到1945年(民國34年)抗戰勝利,他也是經由旁人提醒才知道,對於勝利沒有任何特別的感覺。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邵生芳在別動軍中見到的美軍,是1943年(民國42年)2月1日「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Sino-America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SACO)成立後,派去湘鄂贛邊區訓練別動軍的特種部隊軍官。簡單來說,除了一般的情報搜查外,這些美軍的主要任務就是替國軍訓練特種兵,以對淪陷區進行情報偵蒐與特種作戰。邵生芳見到的中美所美軍人員,可能是指揮官一類的高級軍官。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郭冠佑/胡朝欽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聲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