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穰龍儀式

本照片由桃園范姜宗親會拍攝,記錄內容為2016年(民國105年)12月27日,於桃園市范姜祖堂內廳,祖堂登龕儀式前一日陰時所預先進行的穰龍儀式。


正一派紅頭道士會於中庭地面上排設一條米龍:以白米舖設米龍主體,排出龍頭、龍身、龍爪與龍尾,以鴨蛋點出眼睛、碗象徵龍嘴、彎折的香做出龍鬚,再用108枚錢幣擬化為龍鱗,為求使其五官俱全,「生氣勃勃、活龍活現」。米龍之兩側,則會分別安置以青白二色紙所書寫的符紙,代表供奉青龍、白虎二星君。符紙兩旁,另各置內放牲品的十二個碗,以祭祀二十四山之籌向龍神。


在客家習俗中,新築建物於落成時,都必需進行「安龍」、「送虎」之儀式;之後再有一定程度的興工動土,宗親認為皆難免會傷到龍神地氣,因此皆需執行「穰龍」等相關儀式,以維持鎮煞、驅邪、招財神且保平安之效。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簡士傑
  • 創作者
    桃園范姜宗親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