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時期,隨軍來台之移民帶來醬油釀造技術,當時的釀法為黑豆煮熟後長成麴菌,加入食鹽後再甕中發酵,並能得到黑豆蔭油,也是目前醬油業奉行的古法,經營模式亦已家庭醬園自釀為主。日治時期,日式醬油也被引進台灣,是以黃豆與小麥釀造而成,與中式醬油之風味截然不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政府為了控制物資,規定先成立官股佔49%的株式會社後,才能釀造醬油,同時日本人也引入機器生產技術,為台灣醬油產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醬油的釀造遂由家庭朝向產業化的量產。
醬油、醬菜產業在日治時期的新竹州十分興盛,全盛時期曾有多達200家工廠,呈現百家爭鳴的熱鬧市面。後因產業結構改變及受到醬油分級制度的影響,到民國71年(1982)新竹縣市分家時,僅剩約20多家。本文介紹新竹市南門外三間老牌甲級醬油廠:雙美人醬油、富國醬油,與源珍食品加工廠。這三間醬油廠的共通處皆為:
1、在創業初期,都從開始醃製醬菜起家。
2、堅持天然、延續傳統,保有自我特色與價值。
3、所生產食品都是通過微生物發酵,去深化其味道、顏色及香氣。
4、重視品質,達到美味與健康的平衡。
隨著時代推移與產業結構轉變,目前這三間僅存源珍醬油依然屹立不搖,成為竹塹產業文化之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