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塹文獻雜誌第70期編輯報告

編輯報告


地方歷史是國史的基礎,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稱:「有天下之史,有一國之史,有一家之史」,「傳記譜牒,一家之史也,郡府縣志,一國之史也,綜記一朝,天下之史也」。他所說的傳狀誌述,家乘譜牒、郡府縣志,都是構成地方史的重要內容。地方文獻的搜集整埋,是充實「擇善而無憾」的地方史不可或缺的。

李歐塔(Jean-Francois Lytay)在七○年代表示,放諸四海皆準的知識系統是大敘事(Grand discoure),它的正當性足以等同真理,大英雄、大航海、大災難,湮滅了地方特殊性。小敘事(Pittinarratives)就是強調敘事的地方性,容忍不能以同一標準來衡量的東西。小敘事講求微觀,濟爾滋(Cliford Geertz)提倡「深厚描寫」(Thick description)就是要用顯微鏡(Microscopic analysis)來分析最細節的史事,達到最深遠的結論,以此用之於史學,即記錄一系列或將消失的能知與所知的事件與事實。新竹地區豐富生命力的地方知識及資料,如遺址、史實、傳記等是探討的最佳課題,更是文獻雜誌努力以赴的期盼,相關的論述如下:

第六海軍燃料廠(六燃)施設,預定規劃生產的成品是提高航空燃料辛烷值的異辛烷,以植物為原料生產出可供軍用燃料的生化科技,反應出當年興建時的台灣工業背景,今日則是有戰爭時代意義的燃料技術工業遺產,目前調查研究新竹六燃廠的遺存設施,重現1945年的全廠建築房舍和措施,整理出當年生產的流程,除了參考《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煉油廠遺存建築群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劃》外,本期林炳炎〈第六海軍燃料廠新竹施設的一些殘跡〉的要點其一:充分利用《六燃情報》(1945.7)的「近況」最新報導,以及依賴戰後四十年記憶而寫的《第六海軍燃料廠史》或《第六海軍燃料廠探索》(2014)相互比對、校讀。其二:運用平面幾何學,立體幾何學觀念、觀察地標、廠房構造、陰影及訪談資訊補充對應當時的配置,在OSS(美國戰略情報局)飛奔黃鶯照片(1945.1.9至1946.1.4)與1945年美軍航照圖來確定目標物及廠區。其三:以〈竹腰會社的南進與第六海軍燃料廠生質燃料的原料〉記載,說明六燃新竹施設「以植物為原料生產可供軍用的燃料油」有砂糖、硫安、篦麻粕、石灰室素、椰肉乾、樟腦、蕃薯籤。

此外經由田野調查,地方文獻整理的有:

林駿騰—〈尋找1927年新光社—新竹騷擾事件中的新竹左派運動〉,以故事為主分析解釋為輔的原則,運用當時報紙、起訴書、田野調查等,嘗試建立新竹地方文化協會的始末與脈絡。

羅世維—〈新竹市南門外的醬油廠〉,敘述南門外三家甲級醬油廠以醃製醬菜起家,堅持通過微生物發酵,深化天然味道、顏色、香味的傳統產業的變遷及挑戰。

李秉林—〈日治時期「新竹漢藥研究會」漢醫依附漢藥材的忠實實踐者—李清標〉,運用李清標行醫及藥材買賣說明日治以來漢醫依附於漢藥材,使兩者在台灣社會繼續延續下來。

江燦騰—〈《聆風軒文集》與《回首來時路》的人生兩樣情:新竹市眷村一對老年夫婦的異質閱歷及其相關書寫〉,將兩書二種不同主題的異質人生書寫對比。

張德南—〈永遠的破風手—許明欽(1936-2016)〉、〈智障教育之父:葉由根(1911-2009)〉、〈啟能教養界的拓荒者—吳富美(1939~2016)〉等傳記,希望以地方知識與人物撰述,從小處著手,微觀研究。請不吝指教。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張德南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9/12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