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塹文獻雜誌第70期市長序:從歷史煙塵中挖掘與再現昔日風貌

市長序

從歷史煙塵中挖掘與再現昔日風貌

本文獻雜誌繼2014年以新竹第六海軍燃料廠為主題,詳細介紹日治時期新竹海軍燃料廠的創立及其之後直到當代的各種多層次的歷史變革後;時隔多年再度邀請對此相關領域具有深入研究的資深文史工作者林炳炎先生,更進一步介紹說明關於新竹六燃廠的遺存設施殘跡及生質燃料有關的 竹腰會社」的創辦與沿革史,添增了新竹科技史與區域變革史的重要內涵。

目前本市以重建「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與眷村聚落」歷史場景為目標,提報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申請通過,期以透過結合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方空間治理,整合地方文史及文化科技,讓此處歷史建築除重現二戰歷史脈絡外,亦再現昔日新竹眷村特有風貌,並增添珍貴的生態特色,使其成為一個能夠結合歷史經驗、地景記憶與符合廿一世紀新竹市都市社區發展願景之歷史環境。而林駿騰先生所報導的1927年新竹地區所爆發的大規模新光社」滋擾事件,以故事為主、分析解釋為輔構成,在歷史事實之外,更側重於個人詮釋的地方文化運動報導。而本期主編張德南老師所寫的三位開創新竹市啟智及運動教育的重要先驅之文,都是對地方貢獻良多令人緬懷的人物。另外,關於新竹南門外的醬油廠介紹、日治時期 新竹漢藥研究會」與李清標的相關史事,是民眾生活中,有關調味料與傳統漢藥的相關課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江燦騰教授以獨特的視角為文介紹於1949年從山東故鄉來到新竹長期定居迄今的一對夫婦:陸軍退休上校牟建邦老先生與其妻鄧揚華(新竹東門國小退休教師),就新竹市眷村文學中的兩種異樣人生作出精采鋪陳。

本期《竹塹文獻》雜誌邀請張德南老師擔任主編,以「微觀:六燃‧新光社」為主題,內容敘述多元,有難能可貴的從歷史煙塵中挖掘與重建竹塹地區特有歷史主題與科技史文獻田野調查報告、首次被詳細報導的日治時代新竹地區的左派社會文化運動及其司法審判、畢生致力於啟智教育、自由車運動、漢藥研究的幾位先驅事跡等,以及新竹市的醬油生產、當代新類型的眷村文學異樣人生書寫等,充分展現新竹地區豐富的地方資料,在此謹向主編及諸位作者致上誠摯謝意。期盼市民讀者,透過本期豐富的介紹內容,能更進一步瞭解地方文史,積累自身文化厚度,對家鄉產生更深一層的文化連結。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林智堅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9/12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