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光復新村-乾溪

光復新村-乾溪


文資身份:文化景觀


「光復新村」位於台中市霧峰區,眷戶為省政府公務人員。由於冷戰初期前線緊張,大小砲戰不斷,自1954年九三砲戰以後,中央政府為防止戰爭時政府機構全數遭到破壞,決議將臺灣省政府及臺灣省議會等單位,遷到臺灣中部。疏遷計畫除了政府機關,還包括了公務員及家屬的安頓,為此政府規劃了兩座新市鎮,為光復新村及中興新村。其中先規劃建設的光復新村,在1956年於台中霧峰坑口農事自治村上建立,成為戰後第一個新市鎮。空間配置是政府借鏡歐洲當時盛行的花園城市概念,具有完整的都市計畫概念,區內植栽頗豐,仍保有早年小集村型態,房舍與林蔭交錯,綠意盎然。

光復國小位於乾溪的北側,而南側村裡的學童上學就勢必得繞過橋才能到學校,但乾溪為間歇型河流,冬天時沒什麼水,過去的河堤也為卵石砌成,較容易攀爬也生長了不少野花野草,而南側的學生時常會違反學校的安全規定,放學偷溜抄近路走河床回家,雖然危險,但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也是許多眷戶的回憶。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劉為光
  • 創作者
    劉為光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