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北至山崎間的縱貫線鐵路被土石流淹沒

這批相片由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66年6月11日拍攝,主題為竹北至山崎間的縱貫線鐵路因土石流中斷。因為臺灣北部連日遭逢連日豪雨,該段鐵軌遭山崩、泥土湮沒,臺灣省鐵路局動員員工,附近的駐軍也派遣兵工協助清理泥土,並請公路局及民營客運業者派遣公車協助接駁旅客。當時人仍主要採用鏟子、扁擔等方式挖除泥沙,可見當時重機具較為匱乏,人力在救災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片反映了1960年代鐵路風貌以及社會應對災變的情形。山崎車站為今日新竹縣的新豐車站,該站於清代稱鳳山崎車站,1925年改為大曲信號場,1929年11月改為山崎驛,1969年3月更名為新豐站。


山崎車站懸掛慶祝第二屆鐵路節布條,而第一屆鐵路節於1965年6月9日舉行,日期源自於「鐵路之父」喬治‧史蒂芬生的生日,而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也是特別挑選此日開工。


相片中的火車由柴電機頭拖曳行駛,1958年時政府研究鐵路幹線動力現代化,認為實施電氣化最有利,但因財政困難,而先實施柴電化,1960年向日本日立公司採購柴電機車,取代原本蒸汽火車。


今天的臺灣社會仍可看到相片中的影子,例如新豐車站今天還在營運,而柴電火車雖然隨著鐵路電氣化擴張而縮小其使用範圍,但仍然是臺灣鐵路長久以來重要的運輸動力。辛苦的國軍從當時至今都在各種災害中協助救災。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史館
  • 創作者
    台灣新生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6/06/11
  • 媒體類型
    底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