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第三核能發電廠的建立及對屏東恆春的影響

跟第三核能發電廠的建立及對屏東恆春的影響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第三核能發電廠的建立及對屏東恆春的影響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第三核能發電廠的建立及對屏東恆春的影響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第三核能發電廠的建立及對屏東恆春的影響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第三核能發電廠的建立及對屏東恆春的影響

這批相片為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75年5月14日拍攝,主題為第三核能發電廠簽約典禮。臺灣電力公司於臺北市圓山大飯店與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簽訂核三廠第一、二號機組核能蒸汽供應系統及核燃料採購合約,由臺電總經理陳蘭皋與美方赫伯特(George G. Hurlbert)代表簽約


1973年臺灣電力公司預測未來10年每年電力負載增加率高達14.6%,即便核能二廠完工發電仍無法滿足電業需求,當時適逢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導致油價暴漲,而鈾料價格低廉,以及為了滿足南部地區工業用電需求,臺電公司決定於南部興建核能發電廠。1976年7月行政院核定於屏東縣恆春鎮馬鞍山附近建設第三核能發電廠,1978年1月開始興建,一號機、二號機分別於1984年7月及1985年5月商業運轉。


恆春鎮原本因地處偏遠、產業不發達等因素,使人口大量流向高雄與臺北,核三廠興建及運轉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建廠期間為配合人員及機具運送,將高雄至恆春的公路拓寬為四線道,高雄恆春行車時間從4小時縮短為1.5小時,帶動日後墾丁觀光業發展及國家公園的成立。


環境影響上,有人認為核電廠排放的溫熱海水是墾丁海域珊瑚白化的原因,不過也有研究指出排水口附近的珊瑚已發展出適應水溫變化的能力。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第三核能發電廠的建立及對屏東恆春的影響 / 撰寫者:國史館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國史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84670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國史館
撰寫者
國史館
創作者
台灣新生報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75/05/14
媒體類型
底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