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苗栗苑裡-藺子】大藺草時代,探索台灣藺草工藝|甘樂,小村長 EP11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苗栗苑裡-藺子】大藺草時代,探索台灣藺草工藝|甘樂,小村長 EP11

「小村長」第十一站來到位於苗栗的苑裡,透過 #藺子 廖怡雅的帶路,體驗藺草農工 李南周的工作,訪問在地工作的藝師—阿屘阿嬤與姵純阿姨,了解藺子的創業故事,一起探索藺草產業背後的完整製程!廢話不多說,#跟著小村長一起出發囉

地方背景及藺草產業介紹
藺草在日治時期,是外銷僅次於糖和米,居全台外銷第三名的特產,極盛時外銷草帽曾達1,600多萬頂,是台灣地方的經濟奇蹟。在當時會編織藺草的女生收入,比男生種五分地的收入還要好。民國60年後,由於塑膠原料的使用及工廠的興起,帽蓆製造業慘遭前所未有的打擊。苑裡地區大多數的婦女為維持生計,放棄藺編選擇進入工廠成為女工,藺草編織在苑裡街頭的景象迅速地消失,曾經的榮景也跟著消失不見。而隨著科技進步及品味改變,藺編這項傳統技藝已趕不上時代潮流,尤其是藺草製品的單材質及彩使其無法獲得年輕的青睞,需求下滑的結果,讓苑裡的藺編產業逐漸凋零。
苑裡藺草年可以收穫三期,草莖是正三角形,每年只需插秧次,其餘期收割後留著「源頭」使之續即可。插秧後經過到四個⽣⻑,藺草的度可達到⼆⼗⾄⼀百六公分,第 期的蓆草我們稱為「早草」或「春草」,⾝⻑期稍短,適合編製巧細緻的藺作。期草稱「允仔草」,質地相對堅韌,草,藝師喜愛以此製作級的草帽或草蓆。三期草別稱「三冬草」,質地相對粗糙,多為綁材之
全世界其實都有草編技術,但只有苑裡的帶有香氣,吸濕性又是其他草的2-3倍,也可以驅蟲。藺草編織技術其實都是家族傳承,過去並沒有紙本或是文字紀錄,現在的藺草編織已經不單只是一門技術,還有從前跟媽媽家人相處的時光。

團隊介紹
藺子由廖怡雅及李易紳兩位年輕人創辦,怡雅當年因緣際會來到苑裡參與藺草工作,偶然聽見一位阿姨,跟她吐訴害怕失業的心情,讓她察覺到仰仗政府補助並不能持久,只有真的將市場經営,提升產品定位,才能保障大家有更好的生計,這也成了她創業動機的一部份,更希望讓「藺草產業鏈」能健康且公平的運作、創造友善的產業環境,藺子工作室成立之初,只有四位工藝師,目前已經串連近50位的媽媽,將這屬於台灣海線的傳統技藝重新引入現代的生活。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ND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文化部
取得方式
拍攝
貢獻者
製作人
林峻丞
創作者
甘樂文創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21/11/21
媒體類型
影片
出版者
甘樂文創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