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任信友外派沙烏地阿拉伯與飛官江渾和合影

照片為1979年所拍攝之合照,地點位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的「大漠聯絡組駐地館舍」大門,照片中右為任信友少校,左為江渾和少校。照片背後寫:「我和一位飛行員少校江渾和合影」。江渾和少校,臺南人,1949年生,時任大漠計畫特遣隊的F-5戰鬥機飛行員。

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同時與中共建立邦交關係,臺灣的國防安全與國際地位面臨嚴重考驗。同年3月,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當局卻向臺灣請求派遣空軍部隊支援北葉門應付南北葉門戰爭。臺灣在考量與沙國的關係與國家情勢後,蔣經國總統同意沙國的請求,進行機密的「大漠計畫」,與沙國進行軍事合作與軍援北葉門。臺灣空軍派遣飛行員與地勤、機組、聯絡人員訓練北葉門空軍。

「大漠計畫」中設置聯絡組與特遣隊,聯絡組駐紮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特遣隊駐紮在北葉門首都沙那,可以說是空軍史無前例的三國軍事合作。任職於空軍監察中心的任信友,被派往參與該機密任務。任淑芬回憶父親待在沙烏地阿拉伯前後大約兩年,派任期間任信友與家人之間的交流是依靠寄錄音帶的方式,家人將瑣事、心事用錄音帶錄下來寄給在外的任信友,他收到後再以同樣方式寄錄音回臺灣。任淑芬表示是因為越洋電話太貴,寫信又麻煩,才會發展這種方式與父親通訊。

照片見證了大漠計畫中聯絡組的特勤隊兩組人員,為了中華民國國際局勢而在海外賣命的榮譽精神。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任淑芬
  • 撰寫者
    王哲謙/胡朝欽
  • 創作者
    胡朝欽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