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軍中報廢品再生成眷村裡的各式生活器物

當時每一個眷村裡的家庭的工具,都是利用軍方工廠報廢後的砲彈片或軍廢品。例如利用砲彈片底下接起來,變成一個插座,就變成一個小孩讀書可以用的檯燈。也可能是用瓶瓶罐罐拿來敲一敲,就變成炒菜鍋等日常用品。當年大量使用軍廢品所製造出的眷村古早生活用具琳瑯滿目,包括有:「郵桶、洗澡盆、洗臉盆、漱口杯、曬衣架、畚斗、柴刀、米缸、子女書架與讀書用檯燈、尿壺、熨斗、火鉗、冬天煮火鍋用的煤油爐與炭式火鍋、蒸山頭饅頭與包子等麵食的蒸籠、下水餃的大鍋子、漏杓、炒菜鍋蓋、食用由器皿、水壺、茶壺、削皮刀、菜刀、鋁碗、湯瓢、湯匙、飯瓢、水瓢、鍋鏟、鍋墊、桿麵棍、塗料容器、鏟子、十字刀、游泳圈、蒼蠅拍、水缸、克難印章、麻將、刨冰機、衣櫃、小竹凳、手提馬燈、門牌、菜藍、臉盆架、小鑽子、油漏斗、機車載物箱、衛生紙盒、總統府模型」等等。

尤其是空軍眷村裡的小孩大多使用過,當年父親從飛機場裡拿報廢的副油箱,所改造出的洗澡盆或洗臉盆。這些見證空軍眷村舊時代裡的生活器物,大多可看見當年利用純手工,將卯釘一顆一顆的打上去。這些報廢飛機再生的各種鋁製品,不論是洗澡沖涼、洗衣物、打水澆花、洗菜洗物等非常實用。尤其是那個物質缺乏,能省就省的眷村生活年代裡,夏天只要用這些再生鍋碗飄盆裝滿水,放置在炙熱的陽光下曝曬一整天,到傍晚父親從軍方工廠回到家中時,就可以與兒子一起洗澡;甚至限電缺水,也可用它來儲蓄備用之水。

此外,從飛機的廢鐵,也可以自己打打敲敲再生成為眷村裡日常生活的畚箕、鍋剷、煎鍋等等。甚至從軍中退休的老兵或榮民伯伯,還會利用飛機油桶來製作烤爐來烘烤出具有家鄉口味的各式鹹甜燒餅。當年位於桃園建國十村的胡伯伯就是一例,他會利用建國十村村中水質甘甜的井水來揉桿麵粉,再利用自製的55加崙油桶烤爐來烘烤燒餅。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高傳棋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入藏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