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半生戎馬功在國家(戎馬五十年經過地區路線略圖)

此地圖上面除大大標示出(戎馬五十年經過地區路線略圖)圖名外以及8百萬分之一比例尺之外,也利用8種圖例來呈現其自己一生,從投筆從戎、北伐、八年抗戰、四年國共內戰,一直到最後座船轉進來到臺灣基隆的時空歷程。

藉由地圖上的圖例,諸如「投筆從戎經路、車輛或乘騎行進、多次部隊移動或作戰經路、徒步行經作戰經路、在東北地區輾轉作戰行動、海運轉進、海上運輸」,其中海運轉進包含有「由營口至上海、由上海至臺灣」等內容的註記,除了讓我們一窺,從年少、青年、壯年到老年,走過行進半個中國之大的來臺定居的眷村老兵們,他們曾經對於國家的付出,不緊投筆從戎,更是隨著部隊,離家數萬里到各地去作戰。此外,該地圖也利用紅色數字來表示當年部隊移動或作戰往返次數,例如「平漢路北段9次與南段10次、隴海路8次、津浦路9次、京滬路4次」。

由此一張泛黃的地圖,讓我們看到,當年眾多隨政府播遷來臺的第一代居住在各種眷村裡的老兵們,現存至今者,幾乎都可用「半生戎馬、功在國家」來對他們一生下註解。不論是現還活存者、已往生的,或是孤獨一生未結婚、在臺取了臺灣籍婦女而自孫滿堂者,他們所留給我們最多的懷念與敬仰,除身前、身後的眾多臂章、獎狀、獎牌與徽章外;更多是的這些不會說話的歷史文物背後之艱辛故事。從10 多歲投筆從戎、到20 出頭的青年軍,轉變成部隊裡頭最為年長、資深的士官長、老兵;從參與北伐、抗戰、戡亂,到保衛臺海戰役;從保國衛民的軍人,到脫下戎袍參與各種臺灣經建的榮民;從滇緬撤軍的義胞與投奔自由的義士,到投身土地拓墾、交通建設的農林尖兵。他們唯一不變的是,對國家的盡忠、對土地的熱愛,「功在國家」得之不愧。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高傳棋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其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