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憲兵丁雲華任職於憲訓中心戰技教學組的相關影像。
第一張照片地點為1960年代台北縣泰山鄉憲兵新兵訓練中心,人物為教學訓練組轄下戰技教學組的同仁,丁雲華為影中左後排一。第二張照片為丁雲華同袍,也任職於戰技教學組的伯長富。第三張照片亦為丁雲華同袍。
丁雲華曾任職於戰技組教授莒拳術。1960年代戰技組的教學項目有擒拿術、摔角、奪刀、奪槍、長短棍、射擊等戰技訓練,也包含基礎的體能訓練,如跑步、俯地挺身、仰臥起坐等一般項目,還有槓鈴設備用以舉重訓練。
據丁雲華妻子的說法,第二張照片舉起槓鈴者的伯長富,其為1960年代憲兵學校著名的射擊教練,有神射手之稱。當時,憲訓中心在戰技或體能上有特殊表現的士兵,還會受代表各縣市出賽「台灣省運動會」(1946至1973年),如第三張照片的憲兵(名不詳)身穿代表台北市出賽之賽服。
根據汪茂鈞〈跆拳道運動的起源與發展之探討〉(2007)的研究,莒拳道源自於跆拳道。1966年(民國55年),時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出訪大韓民國,觀察到韓國軍中以跆拳道鍛鍊士兵體魄,且聞此拳術曾於韓戰戰場上達到很好的近身搏鬥效果,因此聘任南韓國軍來台教授跆拳道,並更名為「莒拳道」。1967年(民國56年)海軍陸戰隊首設莒拳隊,後普及為三軍的戰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