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檔案為孫殿英侍衛王廷獻的口述訪談,2021年(民國110年)6月8日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郭冠佑訪問記錄,地點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王家。1949年(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臺,近百萬名軍民隨之來到臺灣,直到1987年(民國76年)兩岸開放探親,這些老兵才能返回家鄉,曾當過孫殿英侍衛的王廷獻便是其中一員。
王廷獻在訪談中表示,兩岸開放探親時他正在基隆海軍第3軍區福利社任經理,1992年(民國81年)方能請假回中國探親,可惜的是他大姐已在1988年(民國77年)去世。他回憶起返鄉時的場景,先是到墳上祭祖,隨後參加老家為他舉辦的宴會。王廷獻說道:「大家唱戲歡迎我,鄉親都傳說我在台灣當上軍長。縣政府、鎮公所還請我吃飯。戰爭沒有打了,他們都捧我當英雄。政權沒穩固時,共產黨當我們是敵人。」面對鄉親們的熱情,王廷獻反倒覺得有些弔詭。
晚會過後,村裡的年輕人邀他看電影,沒想到當天播的電影是「大決戰之淮海戰役」!王廷獻看著電影的海報,憤怒地對接待他的村民講到:「我三十多年後回來,你們就放這個來歡迎我!三十多年前,我就在你們講的淮海戰場上跟共產黨打!你們看的是電影,我可是從那裏面爬出來的!」於是決定提早返回臺灣。
王廷獻會如此憤怒,與他的經歷有關,他在離開中國的前一年曾短暫回家探望家人,他說道:「我曾短暫返鄉看姐姐,晚上時去叩門,雙方見面後悲傷又高興。但我發現有土共在地方上出沒,三天後我跑去信陽找團管區,找擔任軍需的堂哥們為我安排工作,但沒有辦法。」
王廷獻提到,他的堂哥叫王廷弼與王廷夾,中共建國後「鎮壓反革命」,兩人都被逮捕槍決,「鎮反時中共說他們是反動派,我故鄉六個國軍與村長都被槍斃了。我二嫂說都時誰都沒有辦法,更不能反抗命令。我想我當初如果留下來,也會被槍斃。」王廷獻說。
最後,王廷獻原本計畫在故鄉停留三天,但只留了一天便離開,他指出,他的太太是臺灣人,子孫也都在臺灣。王廷獻說道:「現在我家只有我一個是大陸人了,我身份證上的河南正陽縣都沒有變,即便換證也不變。我終究要死在臺灣的,回去大陸他們會養我嗎?很多以前的戰友來到台灣,最後也都死在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