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林曜同

林曜同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政策評估座談會台北場,西元2020年(民國109年)8月23日於IEAT會議中心舉辦,出席人員包含原委會教育文化處楊正斌處長、馬見議員、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何明輝副執行長、羅素玫教授、李瑛教授等其他15位專家學者一同參與,由國立東華大學徐揮彥及石忠山教授主持會議。
林曜同,漢族,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助理教授,他提及自身有從事原住民第十六族卡那卡那富族、阿拉魯哇族及鄒族之族群研究,認為有關正名的問題可以舉例來說明。首先,鄉名的更動,如三民鄉改成那瑪夏鄉、吳鳳鄉改成阿里山鄉。
相反的案例,如高屏溪上游稱為梓南仙溪,即是原本那瑪夏所在之地,這條溪流從清代文獻當中就有紀錄為那瑪夏,而當時音福佬的關係改成楠梓仙溪,國民政府之後被河川局改成旗山溪,造成當地族人不滿。
然而,《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1條已經規範要尊重更名這件事,但這條溪的名稱仍未解決,林教授認為大眾應注重更名之事,了解並且保存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這才是最重要的。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國籍
中華民國臺灣
撰寫者
國立東華大學
性別
職稱
助理教授
工作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