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為陳銘貞所有之鋁製蒸籠,歷史大約有五十幾年以上,樣式為三層式大型傳統鋁製蒸籠,2021年(民國110年)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王哲謙拍攝,地點位於桃園市蘆竹區陳家。
蒸籠是傳統每家必備的炊具之一,可以用來蒸煮、清蒸食物。關於這個蒸籠的特別之處,建國六村原眷戶陳銘貞在訪談中表示,這座蒸籠是用飛機解體的廢鐵製作而成,當時在蘆竹鄉大華村有個手工藝非常厲害的師傅,凡舉各家的臉盆、澡盆、蒸籠、洗米盆,都不是塑膠用品,而是由這個師傅用廢鐵製作,修理修補也是由他來做。
陳銘貞回憶,她在眷村裡是請師傅「打」臉盆、蒸籠等器具。談到蒸籠的原料來源,陳銘貞指出來源可能是師傅向桃園空軍基地購買,雖然詳情不太清楚,但全村都知道這些金屬製品都是由空軍基地內解體飛機的廢鐵所製成,她也就不去深究太多。
鐵蒸籠歷史悠久,陳銘貞記得母親楊素珍廚藝了得,母親很早就使用它,陳銘貞印象中,應該是還住在建國六村的時候,蒸籠就出現在他們家中。當時的眷村可以說是中國菜系的薈萃都集中於此,陳銘貞回憶,母親會包水餃、粽子、製作臘肉、香腸、鹹魚等等,逢年過節是蒸籠便是母親的最佳幫手。
最後這個蒸籠也跟隨陳銘貞出嫁而帶了出來,躲過了大華空軍眷村的搬遷、徵收與改建的破壞,被她當作傳家之寶一樣,見證著空軍眷村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