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為凌雲一村郭文慧、郭文敏的口述訪談,由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胡朝欽於2021年10月11日拍攝、紀錄,地點位於桃園市桃園區。
關於桃園空軍基地所在的蘆竹、大園,郭文慧指出蘆竹的大華村位在桃園空軍基地機場正南邊,小營門的外圍的區域稱作「南區」,附近的眷村建國四村、十六村、二村、十九村、凌雲一村其實差異不大。
她稱以前都是用「號」來稱呼,如建國四村就叫做老四號,二村叫二號,建國是後來才有的名字。郭文敏說道:「凌雲一村本來是一塊農地,因為桃園空軍基地的軍人軍眷越來越多,蔣夫人用僑胞捐款才蓋起凌雲一村供軍眷居住,南區原本的老四號等眷村軍眷就可以搬入新建更大的眷村。」
郭文敏回憶,當時她12、13歲時搬到凌雲一村,大概是1962年(民國51年)左右,一家人住在凌雲一村12號,村內眷舍分甲、乙、丙的等級,在凌雲一村時因為家中有十個孩子,雖然分到最大的甲種眷舍,但也只有兩間房間。凌雲一村那時候有一百多戶,但房舍很小間,只有一個客廳,兩個房間,後面一個小廚房,都在一條通道上,最後面是加蓋的衛浴。
郭文慧指出一開始搬進新眷舍時村中只有公共廁所,也沒有自來水,只有井水,後來條件改善才在家中加蓋衛浴。在小小的兩間房內,郭文敏說睡覺只能打通鋪,年紀較大的孩子睡一間,父母與年幼的弟妹一起睡地舖,門前面還有一個非常小的前院,眷舍的牆面下面是磚頭的,上面是是泥土跟竹架、稻草圍起來的,非常簡陋。雖然日子辛苦,郭文敏說對於生活漸漸有了改善,便已經感到心滿意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