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大圳自1920年開工已屆百年,時至今日,這座水利設施依然是嘉南地區重要的灌溉設施,其背後是百年來水利職人日常維繫與經驗傳承的結果。他們的故事,值得被細細紀錄。
水利人員作為第一線人員,都能理解農民無水可用的困境,以及想多取水的心思,在管理與人情上,面對許多壓力。在三結義工作站前的水門旁,站長向我們示範密碼鎖式平行水閘門,可如何取巧開啟。正巧有週邊農民路過,得知站長為水利單位人員,便不斷向站長抱怨農田水路的上游,總有人在偷水盜水,導致下游地區的農田水源不足,難以為繼。在抱怨的同時,卻也不時觀察著我們到底如何操作水門,雖然外行如我們皆未注意到,但是站長經驗老道,不著痕跡的以身體遮擋並轉移話題,以防對方學會後,對日後工作站的管理造成困擾。
透過參與水利人員的一天,團隊漸能體會水利人員在管理圳路與水源的辛勞,以及為何陳艷星站長總是三句不離農民盜水。盜水問題,雖然讓工作站人員防不勝防,卻也促使了該地水利設施的不斷翻新,甚至成為智慧灌溉的先行區域。不過農民與水利單位既相互依存,又時有衝突的情況,至今仍不斷上演,也可謂是一種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