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張大鈞講述眷村分等級,富台新村屬於丁級

   中壢富台新村眷戶張大鈞講述眷舍的等級。當時分配到的是丁級眷舍,為狹小的鐵皮屋,屋內都是用布簾當隔間,外牆則是竹籬上糊泥巴而成。幾年後他已是青少年,家裡遷到內壢並經過父親爭取改配丙級眷舍,這時他才知道房子有等級之分。丙級眷舍的格局為兩房一廳,房間也都有房門。

   根據民主進步黨族群事務部出版的《認識台灣眷村》一書,早期申請及分配眷舍「以眷戶人口數來分配居住空間的大小,共有甲,乙、丙,丁四型眷舍。甲型12.3坪,乙型10坪,丙型8.4坪,丁型7.6坪。而眷村的登記分配則各村皆有其不同的原則,是以眷口數的多寡,考績和結婚年限..來做為分配的評鑑依據。」書中並舉例憲光二村自治會長說該村只有乙丙兩種眷舍,「以人口數、考績和結婚年限做分配。5人以下(含1-3個小孩)居丙種宿舍,有一房一廳;5人以上(4個小孩以上)為乙種宿舍,有兩房一廳。」。

   而台南市永康區公所網站「觀光導覽」中介紹「影劇三村眷舍」時寫道「影劇三村的形式只有丙種與丁種,在建築格局上,丙種房舍為一房一廳一廚房,面積7.3坪,而丁種房舍只有一廳一房的空間,面積面積5.3坪。」。

   不知丁種眷舍在各眷村是否尚有不同?但富台新村眷舍每戶只有3.5坪,比其他眷村丁級眷舍更小,住一家人實在擁擠不堪,空間小得可憐。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