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後,臺灣的經濟成長,帶動了社會上流行定製磁杯祝壽的風氣,杯上多是松鶴的圖案,有的加把手、有的加杯蓋,初期的祝壽紀念杯許多都是大同磁器,1980年後,如憶安磁器、旭順…等別的品牌就比較有出現。
沒有把手的祝壽紀念杯在往生退員安玉才的廚房,寫恭賀「幹臣兄七秩華誔紀念」,是他的十位同鄉故舊們集資定製,送給參加生日宴的親友們做紀念。另一個沒有把手的祝壽磁杯在第十寢室蘇世從的房間,是他的同鄉長輩李文齋(山東省曹縣人,譜名恭安,字文齋,以字行,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暨德配溫夫人八秩雙壽誌慶。
另兩個有把手的,都是紀念先總統蔣中正冥誔的紀念杯,一個是「紀念院長蔣公九八誔辰(1985年) 慶祝母院卅五週年院慶。」具名的是當時的臺南縣縣長楊寶發,中國國民黨臺南縣黨部主任委員張晉相,嘉南農田水利會會長蘇金賀。因提到院長蔣公,以時間推論「母院」,以國民黨的革命實踐研究院的機率頗高(1949年成立,蔣中正為首任院長)。另一個是經過十年,「紀念先總統蔣公一百晉八誔辰 暨慶祝十六屆榮民節」由永康市長兼主任委員曾文錡、副主任委員黃仕坤敬贈。
退員在世時很珍惜這些磁杯,這些磁杯在他往生後,就遺留在他的房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