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後,許多隨政府來台的外省人陸續返鄉探親,對當時貧瘠的中國大陸帶來極大的衝擊,除了老兵攜帶的三大件五小件,發行數年的外匯券更是在缺乏外匯,而管制外匯的中共政權,唯一可以直接轉換人民幣的過渡貨幣。且因中國的開放,返鄉的外省人帶了大量的有價財物返鄉,極低廉的工資與土地租借,也吸引大批的商人前往投資,人民幣才逐漸成為通行貨幣而於國際流通。
在陸嘉社區各寢室房間,幾乎都可以看到一疊黃色或綠色的「匯款單」,這些都是退員們寄錢回大陸的收據。幫忙匯款的旅行社為了規避兩岸的銀行法,在收據上寫的是「托捎財物保證單」,將人民幣改寫成港幣。右上邊還印有一行小字「本聯代收據」,托捎財物項目:衣物、手錶、金飾、機車、電視機、錄放影機、洗衣機、冷氣機、照相機、骨灰等。
從匯款單收據上可以看到匯款當年的人民幣幣值變化,1987年新台幣對人民幣的幣值約三~五元換一元人民幣。1989年間是四點八元換一元人民幣。1994年三元多換一元人民幣。90年左右在四元多之間。
陸嘉社區退員在台灣省吃儉用,還有些退休俸或就養金偏低,具中低老人資格者,每月政府撥中低老人津貼,卻仍不時匯錢給老家,維繫著切不斷的故土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