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吳冰雲先生自己拍攝,照片中的人就是吳冰雲先生與他的腳踏車。拍攝時間是1949年(民國38年),那一年對於吳冰雲先生來說是人生變動波折的一年。攝影地點於新竹中山公園,他的手搭著他的腳踏車向遠處望去,新竹中山公園的小丘地形一覽無遺。
1949年(民國38年)是動盪的一年,農曆年前他重新飛回大陸,把他當時的未婚妻吳超蓉接到台灣。於當年二月正式登記結婚,然後在當年底迎來第一個小孩,身份轉成了一個父親。定居新竹沒多久,為了交通行動便利,他就購買了一台腳踏車,當時的腳踏車可是昂貴的物資,40年代台灣的腳踏車還多仰賴進口,一台進口的腳踏車金額要1700元,能有這一台交通工具實在不易。吳冰雲就騎著這台腳踏車在新竹市穿梭,無論是帶著妻小到中山公園散步、到東大門看遊行或是往返新竹機場間,都是這台腳踏車。
腳踏車是要車牌的並且是需要繳稅的,這對這一輩的年輕人來說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在台灣早期,腳踏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腳踏車政策影響民生甚巨。除了必須以車牌進行管理,並且繳交牌照稅外,腳踏車從進口產業到台灣自行有能力生產腳踏車後,正式於50年代開始禁止進口,以此政策來扶植台灣腳踏車產業的發展。直到1973年腳踏車車牌的規定才正式取消,腳踏車牌照稅也正式走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