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配合國家經濟建設,並安置退役官兵,而有開發東台灣土地計劃。預定在花東兩縣各主要河川兩岸共十五處,築堤防洪,保護新生地,開闢成田,並興修農路及引水設施,以資灌溉,再繼而營建農莊,安置退役人員耕殖生產。「光華墾區」就是木瓜溪北岸河川新生地之總稱,也是「台灣東部土地開發處」最先開發地區之一。由五十一年五月動工築堤,繼而開墾農地,造田築路、修渠設閘,於短短兩年內全部完成,砂石灘頭一變而成阡陌縱橫,於是而有「光華農場」在焉。
光華農場場員周鴻曾隨開發總隊來到木瓜溪北岸參與開荒,他回憶說,河川地遍佈大石,先把河川裡的大石頭挑去築堤防,當時到處長滿相思樹,都被砍來挑石頭,五六個人挑一顆大石頭,把堤築好後,便開始整地、修路。不管是開路、造田,還是挖溝修渠,都是一場與石頭的奮戰,大石小石,顆顆壘壘,除都除不盡。為了使田地能引水灌溉,造田都採西高東低,每塊田一律二十公尺寬,五十公尺長。田界自然就地取材,利用砌石工法為田埂,於是光華社區至今隨處可看到用石頭砌成的田埂,也可想見當年化石礫灘頭為農田的艱辛。
不光田埂是石頭砌成的,光華的六米農路也都是石頭砌成的,堅強無比。電視新聞常報某處路坍,這在光華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地基就是堅硬磐石,鞏固無虞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