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發生時,潘英娥已是年過七旬的獨居老人,才擱下手上的針線活預備就寢,就感到一陣天旋地轉,緊接下來的大小餘震,讓她不得不鼓起勇氣摸黑下樓,感受卻像一個世紀那麼久……。災難的彼暝,她想叫也無人理,只能呼叫主耶穌的名,才能讓她的心靈安靜下來。一週後,也就是1999年10月,她譜下了這首-災難的彼冥。
當時對外通訊全斷,教友接她住進埔里長老教會,但是只有車上能睡,眾多兄弟姊妹,每人只能分配到一天兩小時的休息時間,根本難以入眠。第三天路搶通後,她的兒女立即南下來接她去台北住,經過一星期時間的沉澱,就哼出了這首歌的旋律。
時隔20年,每當她回憶起這段往事,腦海裡仍充斥著當時地鳴、地裂及建物倒塌的巨響,驚懼之色溢於言表,但同時又感謝主耶穌保護她不受災害。她將這些感受用從小在教會習得的羅馬字先寫下草稿,然後再透過孫女潘心怡幫忙編曲、記譜,後來經大弟潘永歷翻譯成噶哈巫族語版。
沒想到自此之後,潘英娥對創作信心大增,接連產出了兩首噶哈巫族語歌謠,還帶動了小弟潘應玉加入創作的行列。而今姊弟倆的作品早已在大大小小的活動中被傳唱著,對噶哈巫地震後的文化復振影響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