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孩子的天空

       921地震除了摧毀掉多數埔里居民的家,街巷、鎮公所、醫院甚至是孩子們上學的校園也都難以逃過一劫,藉由林琮盛發表於1999年12月《新故鄉雜誌》第4期〈孩子的天空〉了解災後孩子們的校園生活有了哪些改變。

       地牛翻身讓埔里46所含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學學校損毀,其中埔里國小與南光國小災情最為嚴重,即使如此學生仍難以因為災情而荒廢課業,因此各學校尋找空地搭起簡易教室,然而空地人人需要,最終能搭起的簡易教室對於要容納那麼多學生而言實在太過壅擠,學習品質不如從前,更別說在教育局密集補課政策之下,讓學生們要在短時間內加強補課落後的課業趕上與其他地區孩子的進度,諸多問題的襲來,改善學習環境成為校園重建的重要課題,有人提出讓學校與在地特色結合達到學校社區化,或是傾聽多方聲音用新的角度看待校園的整體規劃等創新校園,而非一昧地忽視過往問題,繼續錯誤下去。

       地震的發生讓人們原本所處的舒適圈漏洞百出,校園教學制度便是其中之一,在重建之路上除了講求復原速度,也要從問題中思考,讓孩子們的未來有所不同。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自撰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雅惠
  • 創作者
    林琮盛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99/12/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