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牛翻身讓埔里從山光水色變瘡痍滿目,重建過程中問題接二連三襲來,更加凸顯城鄉差距,此次透過黃美英1999年12月於《新故鄉雜誌》第4期的〈守城山崩 眉溪嗚咽〉一文了解埔里的城鄉失衡與進行哪些方式望達到改善。
筆者黃美英於地震發生前年從台北遷居至埔里,與族裔成立四庄文史工作室,嘗試重建眉溪流域平埔族老聚落的文史,然而地震的發生,四庄祖厝建築、珍貴老照片毀損,帶走四庄特色許多。四庄以農業為主,處在邊緣地區常被忽視,災後重建上面臨城鄉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如物資運補除了埔里市區之外的眾多農村都較缺乏,為追求城鄉均衡發展,筆者黃美英等人決定將工作室轉變成「埔里鄉村重建聯絡站」,協助社區重建事宜,一同分析埔里盆地中心與邊緣的依存關係,更是提供孩子課輔、安親的場所,望追求社會公平正義。
城鄉差距一直存在,921地震的發生作為爆發點,讓隱沒許久的問題浮上水面,使人們終於正視農村發展與社會不公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