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祖居地尋根聯誼團體

       照片拍攝於2003年11月22日,在前往台中新社鄉大南社區的台21線「古遷徙路線」,埔里噶哈巫族人首次重返祖居地尋根;事實上,尋根計畫自1999年8月,黃美英老師帶領暨大學生及四庄大湳青年潘輝林前往台中新社,就已經起了個頭。文獻記載,清代道光年間(約1820年代),此區「熟番」遷移埔里眉溪四庄;由於年代久遠,後裔多不復記憶,黃老師嘗試追溯一段失落的歷史,幸得劉姓粵籍耆老敘說百年來流傳的口述史,慢慢拼湊歷史面貌。不料,同年9月921地震致使兩地聯繫暫告中斷。

        921災後,黃老師重返新社大南社區,結識新社白冷圳社區的徐炳乾理事長,在其熱心奔走下,和新社鄉公所、大南社區籌組噶哈巫重返祖居地推動小組。在埔里,2002年噶哈巫文教協會成立後,亦擴大籌組尋根委員會,為重返祖居地尋根做準備。

       2003年11月22日天未亮,噶哈巫耆老林福壽供請「番太祖」雕像,首次踏上前往台中新社的山路,回溯先人遷徙古道。待抵達新社境內,徐炳乾等一行人及鑼鼓車陣已在路口熱烈迎接,埔里牛眠和守城集英館的金獅隊也出陣遶境社區。相隔180多年,噶哈巫首度重返原居地尋根祭祖、吟唱噶哈巫族語歌謠,祝禱代代興盛,讓後代子孫記取前人的艱辛遷移歷程,也向台灣社會和政府宣告族群的存在意義。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