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是手工紙的故鄉,因為產業轉型與921地震導致多家紙廠關閉,或是引進機器取代手工造紙,導致傳統工藝技術面臨流失問題,這篇文章為陳昱任1997年1月於《水沙連雜誌》第7期發表的〈文章無價‧字紙有情〉,敘述造紙技術與埔里紙藝的發展。
造紙技術從古至今已流傳千年,埔里地區的手工造紙起源於1940年代,因為埔里的水質、氣候良好, 1970年代的全盛時期廠數更因此高達50家。從此文的「埔里地區手工紙廠分布圖」即可知當時埔里地區紙廠分布的密集。然而因接連而來的工資上漲、環保問題與地震衝擊等,截至2020年,埔里的手工造紙廠僅剩福隆棉紙廠、廣興紙寮、長春棉紙廠、技順紙廠與東明紙廠5家仍從事手抄紙生產,為了避免傳統工藝的消失,2020年埔里手工紙登錄為南投傳統工藝,以廣興紙寮黃煥彰為技術保存者。
手工造紙的技術在鼎盛時期可能不足為奇,但隨著時代演進,多數紙廠因抵不過時代衝擊帶來的困難選擇關閉,往昔的許多抄紙工人現在成了不可取代的工藝師,憑著他們的造紙技藝及造紙廠的堅持,埔里手工紙工藝因此得以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