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老先覺的智慧系列 染畫紙漿繪鄉景 林榮昌老先生的「紙漿畫」藝術

       埔里紙在發展過程中有許多與紙相關的藝文創作,然而921地震,讓埔里紙面臨繼產業變遷後更嚴峻的挑戰,如何延續埔里紙文化成了問題所在,這篇文章為王灝2002年5月發表於《水沙連雜誌》第25期的〈老先覺的智慧系列 染畫紙漿繪鄉景 林榮昌老先生的「紙漿畫」藝術〉,敘述林榮昌老先生與紙漿畫的邂逅發展故事。

       林榮昌先生,1929年生,於14歲開始從事製紙行業,長達半世紀的時間都與紙為伍,熟知多種紙的造紙過程,發現過程中許多造紙原料無法做到最大的利用而導致浪費,為了物盡其用,他開始試驗各種可以充分運用原料的方法。有一天,他在收集來的廢棄顏料與紙漿上塗塗畫畫,從此開啟了他的藝術人生,當時他36歲。林榮昌先生的紙漿畫以一體成形、搭配多樣技法與表現題材為特色,1991年於民眾服務站展覽一部份作品後,引來各界讚賞,其中,特別受到時任文化總會國際文化促進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范光陵的關注,認為林榮昌先生的作品擁有靈活、現代與獨創三大特性,具發揚造紙藝術的作用。

       紙漿畫創作的出現,除了打造出藝術特殊性,也讓埔里紙文化找到發展的新方向,921地震雖毀損了許多實體作品、帶走了許多人事物,但只要技術還在、精神還在,便能讓紙文化有所延續。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自撰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雅惠
  • 創作者
    王灝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02/1/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