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手工紙的故鄉 福隆棉紙廠有限公司

       埔里紙鼎盛時期,福隆棉紙廠有限公司等新工廠紛紛林立,但當手工宣紙面臨產業變遷與遭逢921地震時,廠家有存有滅,如何延續埔里紙文化,便遇到了艱難的考驗,這篇文章為林瓊瓔2002年1月發表於《水沙連雜誌》第24期的〈手工紙的故鄉 福隆棉紙廠有限公司〉,敘述福隆棉紙廠的成立與後來發展。

       1960年代,黃煥霖看好台灣經濟起飛下的紙業發展,於台北成立福隆棉紙廠有限公司,買賣紙類,後因興起自己設廠的念頭,便於1973年來到擁有技術工人、充裕原料與優良水質的埔里,設立福隆棉紙廠有限公司。一直到1986年間是福隆的黃金年代,由於原先以銷售起家,因此在銷售端較能全面滿足客戶需求。在產業變遷之下,為維持與客戶間的緊密關係,於1986年起成立「國際蘭亭筆會」,希望藉此邀請書法名家於各國舉辦書法展,當輪到台灣時,便於日月潭舉辦,推展觀光紙廠,增加棉紙、宣紙等書畫用紙的銷量。

       面對接連而來的難題,為避免紙文化的消失,造紙業者透過各種方法找到自己擅長的管道,並竭盡所能,望埔里手工宣紙的歷史不因天災而亡,得以延續。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自撰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雅惠
  • 創作者
    林瓊瓔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02/1/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