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田志興2021年拍攝於埔里鎮愛蘭台地下方的南烘溪,這條溪的優良水質是日治時期孕育出埔里紙業的搖籃,許多紙廠當時都沿著溪旁興建,可見埔里水對埔里紙的重要。而被921大地震毀損嚴重的山城埔里,因擁有清澈水質的眉溪、南烘溪等天然水資源,所以能孕育出紅甘蔗、米粉、紹興酒等項地方特產;除此之外,也因為好水條件,製造出埔里宣紙與書香墨汁的文化特產,使埔里宣紙與中國安徽宣紙齊名,更高達百分之八十的產品外銷日本,可見受到國際市場的矚目程度。
埔里紙以愛蘭橋一帶為主要產地,全盛時期擁有20多家大型紙廠,以及數十家小型紙業加工業者。埔里紙有二項主要產品:棉紙和宣紙,棉紙主要材料是稻草,較便宜,吸水強,墨色比較不會暈開,適合加色及染色;宣紙則用稻草、檀皮或竹,依不同需求,紙張規格、色澤也不同,無法一再加色及染色,格外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睞。埔里宣紙品質的盛名,還仰賴業者的技術創新,書法家朱五郎就運用埔里水製造出顏色飽滿、又容易被各種紙類吸收的書香墨汁,成為劃時代的新創技術。
埔里紙產業擁有相當久遠的歷史,宣紙與書香墨汁的相互輝映,不僅代表紙產業的新創研發與更上層樓,也讓921災後的埔里,憑藉著紙產業文化,持續山城小鎮風華,成為埔里921重建經驗的獨特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