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陸軍總司令、台北富台新村眷戶楊天嘯上將講述當年軍人父親跟隨著部隊走,母親跟著眷屬群走的經過:在民國37、38年戰事吃緊時,母親帶著民國35年出生的大姊、民國36年出生的大哥,從湖南搭乘火車到桂林,當時火車上擠滿了人,根本坐不下,母親帶著兄姊坐在火車下方用繩子綁著的木板上。到桂林後改走陸路,後來共軍追上都被俘虜,母親與兄姊因而失散。俘虜收容站裡共軍讓母親選擇回老家還是繼續走,母親選擇找小孩,在小孩收容站裡找到兄姊,於是母親帶著兄姊繼續跟著人群往越南方向逃。民國38年底,母親懷著楊天嘯,在逃下山時不慎滑下斜坡,一度以為腹中胎兒保不住,所幸無礙。眾人一路逃難直到邊境的愛店收容站,再從愛店進入越南。
愛店,原稱「隘店」,1905年改名為「愛店」,是邊境陸路一個類口岸,與越南峙馬口岸相對。愛店鎮成立於1992年3月,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寧明縣下轄的一個鄉鎮,面積為83.70平方公里,位於中越陸地邊境公母山下,南與越南諒山省禄平縣接壤,為中越邊境貿易通商口岸,且為雙邊性常年開放公路客貨運輸的一類口岸。
愛店位於廣西南部邊境高地,與越北邊境,同位於高地上的峙馬屯相距約500公尺,兩處之間有隘谷一條,成為天然的中越國境線。黃杰在《海外羈情 留越國軍紀實》寫道「我於十二月十三日上午九時,率兵團指揮所第三組官兵步下愛店市街,只要向前再走五分鐘,便離開了大陸上最後一寸土」「我揉雜著這些複雜的感傷,一步步地向峙馬屯的關卡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