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田寮河上橋的記憶

臺灣的文獻記載,最早田寮運河的開鑿工程是在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時期,為基隆港築港工程的一部分。基隆的「田寮河」是臺灣第一條人工運河,1876年英國人布萊恩所著「在福爾摩沙的一次旅行」書中,描述田寮河曾經是上游山區煤礦運往海口的要道,兩側堤岸光滑有規則,顯然是運河化的結果,這是最早關於田寮河的記載。民初時的名稱是「田寮港」,為注入基隆港的四條河川之一,起源於深澳坑山谷。早期田寮港河亦供作基隆港內漁船避風之用,日治時期為配合基隆港築港工程,田寮港河被取直改建為運河·清治時期及日治初期,基隆港旁尚有「田寮港座」,今屬基隆市信義區。

七十年代臺灣經濟蓬勃發展,配合交通運輸所需,河面上陸續蓋起十座車行橋樑,至此宣告田寮河角色已從水上運河,欲轉型為市區的親水景觀功能。配合國家經濟蓬勃發展,基隆港進出口貨運頻繁,交通運輸所需,於是河上便利車行的十座平板橋陸續完工,為商業的發展留下最好的歷史見證。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