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隆港
十九世紀末,臺灣開始與歐美進行貿易。由於基隆附近生產煤礦,適合蒸汽輪船停泊補給,地位開始崛起。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鑑於基隆港位置之重要性,把基隆築港列為最優先的工作,努力建設基隆港,分5 期計44年完成西岸18 座碼頭之建設,遂初具規模。終於使基隆成為臺灣北部最主要的港口。
二、基隆港周邊河川
基隆四大港門━田寮港、石硬港、蚵殼港、牛稠港,形成基隆居民四個自然生活圈。【漳州人稱溪為港】
三、周邊河川整治
田寮港、石硬港、蚵殼港、牛稠港,週邊應嚴格制止任何對於岸壁「加重」負擔的工程,避免再度發生類似在民國七十五年八月時,田寮河北側信一路沿線的地面龜裂現象以及靠近仁一路之部份河岸岸壁及路面下陷數十公尺長,導致當時的一座八角涼亭與部份水泥欄杆全毀之工程災變,極為嚴重。全面進行綠美化,廣植樹木,期使成為基隆市民最佳的休閒運動之處,也是基隆市可供市民遊賞的河川綠地。如能再利用生態的手法還原河川原本面貌,並讓他們有足夠的自淨能力,或是利用社區營造的力量,讓社區居民能親身參與河川的改造工作,凝聚共識,增加社區居民對河道的認同感與責任感,並且創造更多沿河的活動,增添基隆市的「城市生活地景」映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