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噶哈巫族「聽說噶哈巫」活動10_洪水造人神話

噶哈巫族「聽說噶哈巫」活動10_洪水造人神話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噶哈巫族「聽說噶哈巫」活動10_洪水造人神話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噶哈巫族包含四個庄頭:牛眠、守城、大湳、及蜈蚣崙,目前仍保有傳統語言及文化,在2002年成立「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後,積極辦理文化復振、田野調查、傳承研究等族群凝聚的工作。本段落即為2014年5月31日於牛眠社區活動中心,聚集四庄族人辦理「聽說噶哈巫」文化傳習活動,該活動隸屬「103年度平埔族群聚落活力計畫」,以「圖騰重現:噶哈巫傳統織布圖紋重現與文化創意發展」為旨,藉由聽耆老說故事找回噶哈巫的文化及記憶。

主持人潘正浩播放了過去採集錄音的古謠,請學員辨識歌詞、旋律是否有所印象,再由學員分享有印象的古調歌謠。本段落請族人說說族內的傳說故事,包括噶哈巫族是怎麼來的、天和地怎麼分這麼開的、洪水神話等等。族語的balangaisi是好久以前的意思,在很久以前,大水後只剩兩個人便結為夫妻,生了一塊肉並剁成10塊,每一塊肉繁衍為一族,才有現在這麼多族、這麼多人。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撰寫者
「從未消失:台灣平埔族群影像資料庫」工作團隊
創作者
吳心蘋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4/05/31
媒體類型
影音資料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