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郭芝苑改編女聲三部合唱《紅薔薇》手稿

跟郭芝苑改編女聲三部合唱《紅薔薇》手稿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郭芝苑改編女聲三部合唱《紅薔薇》手稿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郭芝苑改編女聲三部合唱《紅薔薇》手稿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郭芝苑改編女聲三部合唱《紅薔薇》手稿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郭芝苑改編女聲三部合唱《紅薔薇》手稿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郭芝苑改編女聲三部合唱《紅薔薇》手稿

《紅薔薇》是郭芝苑創作初期的代表作之一,首次出版是在1953年7月31日第十九期,由呂泉生主編、台灣省教育會編印《新選歌謠》的月刊。本手稿則為1971年改編之女聲三部合唱,同年由天同出版社刊出。

《紅薔薇》台語詞是由郭芝苑好友、同樣為旅日「綠炎派」詩人詹益川所作,後於《新選歌謠》出版前,因時下環境正推行國語運動,台語歌詞無法編入課本,改委由盧雲生作國語詞。

戰後台灣雖然民間仍殘留日本民謠、流行歌的影響,但中國傳統戲劇和音樂也逐漸興起。1953年由游彌堅發行、呂泉生主編的《新選歌謠》月刊就是為了創作出更具民族風格、可以選為國中小教材的作品。在呂泉生的鼓勵之下,郭芝苑也投稿至《新選歌謠》。《紅薔薇》這首歌曲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脈絡中出現的,以傳統的中國五聲音階創作,並投稿入選《新選歌謠》,並因此成為國小音樂教材。

詹益川詞的發想,是源於其到訪郭芝苑宅時看到郭芝苑所種植的紅薔薇,並在郭芝苑的書房中完稿;郭芝苑某日回訪詹益川卓蘭家中,於漫長顛簸的山路公車上,靈感乍現,到達詹益川家中時,郭芝苑趕緊以簡譜紀錄下來完稿。

郭芝苑與詹益川此後也時常攜手合作創作民謠風格的藝術歌曲。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臺灣農村文化教育協會
撰寫者
臺灣農村文化教育協會
貢獻者
原權利人
郭芝苑

提供收藏者
苗栗縣郭芝苑音樂協進會

翻攝者
台灣農村文化教育協會
創作者
郭芝苑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53
媒體類型
樂譜及曲譜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