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造紙原料篇(三)馬尼拉麻

       這張照片約拍攝於2002年,呈現廣興紙寮手抄製紙原料中的植物:馬尼拉麻。埔里廣興紙寮經歷921地震後,在公部門相關計劃資助下,轉型為產業觀光工廠與紙藝文創園區,以文化教育的體驗工廠自我定位,努力收集台灣原生產地的自然造紙創庫,同時不斷研發新紙發表,包括製造可以吃的「菜倫紙」,長期下來終於打造全新風格的廣興紙寮。

       麻的纖維長韌,故麻紙經久耐用,經千餘年亦不易質變,是保存典籍最佳的用紙。因此麻在中國造紙術演進中是一直被沿用的材料,成為廣興紙寮復育仿古紙品時的重要纖維。

       廣興紙寮在開發麻紙的過程中,發現馬尼拉麻的製紙效果很好,加上成本考量,目前採用的是馬尼拉麻,又稱為蕉麻,原產於菲律賓,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纖維有光澤、筆直、韌性極佳,浸入海水也不會斷,因此成紙相當堅挺。不過,也由於麻纖維細長強韌,需要經過長時間蒸煮處理,纖維才能融入基底材。若麻纖維未能煮爛,則難以打漿。

       以前麻纖維處理難度極高,價格又十分昂貴,過去在台灣從未將麻做為造紙的主要基底材料,廣興紙寮是第一個做此嘗試,經過長久研究才成功使用麻纖維造紙的紙廠。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義方
  • 資料來源
    自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